2021年新兴法律服务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作者:佚名 编审:石仁均 来源:律新社 发布时间:2021/8/12 15:36:09 点击数:
导读:2021年新兴法律服务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36.2%。据预测,2020年这个数字将突破40万亿元

 

       目前,随着5G商用步伐加快并与AI、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加速融合,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持续释放。另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13条表示,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其中就包括法律服务业。


       大环境、大趋势对法律服务业的再造和革新不容忽视,新兴法律服务业正逐步站上时代的主舞台。对律师而言,在线法律服务、机器人法律服务等替代性商业模式在未来可以用更低廉的价格向用户提供法律服务;对法官而言,互联网法院未来还会继续拓展和深入应用;对法务而言,未来会有更多的自动化工具帮助企业法务更加高效的工作……


       2020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29日期间,律新社联合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产业研究中心发起了2020年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业调研行动(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近百份,收到问卷回复50份,其中有效问卷45份),并以法律服务新基建作为调研切入点,共同出品了《2020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业发展报告》(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买)。通过回收、整理问卷反馈,律新社总结了2021年新兴法律服务业发展的几大趋势。



司法领域将创千亿级市场规模


       国家大数据战略下,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数字法治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指出,法律智能化在政法工作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支撑、引领作用,要把智能化建设摆到重要位置。

 


       科技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公、检、法、司各个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仍然较低,司法供给与司法需求存在严重不对称和显著的错位问题,司法科技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在北京信任度看来,司法科技与司法处置需求的结合,将为超过万亿级的资产提供司法服务,最终将创造千亿级的市场规模。 法信公证云指出,数据安全将成为下一个信息化发展聚焦点,数字基础设施的加速发展将有效支撑公证信息化发展的新需求,数字经济的加速建设将引领和促进公证法律服务发展方式转型。


       疫情期间,鼎颂针对纷繁多元的形势积极寻求新的变局和突破。由于业务量激增,为此成立了专案项目组。今年正在做大数据系统以及管理和筛选案源的系统,继续探索法律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新路径,为后疫情时代争议解决提供更丰富的法律服务产品来帮助企业应对纠纷、化解风险。 


       未来,同道科技将与更高层级的司法机关进行新的课题与项目研发、实施,例如会同科技部、司法部、公安部的司法领域装备研究课题的试点实施等工作。同道科技在司法与法律服务领域可借助目前的资源与平台,通过优化配置与深度技术研发学习,力争在3-5年达到本领域内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专家级企业的水平。 数字法治、智慧司法的立足点在于推动信息化与法律服务各项业务工作相融合,在此基础上,强化业务主导,运用技术反哺法律服务业务,不断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AI已开始改造整个法律行业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不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入人心,《法治社会建设纲要(2020-2025)》的贯彻施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也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拓展法律科技的应用边界,不断夯实法律科技产品的细节。 



       亿律认为,法律与科技的融合不仅创造了法律科技这一全新的领域,而且给传统法律领域带来了一场全新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法律拥抱科技,科技重塑法律已然成为这个时代最重大的命题之一,已然是全国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律师人数还会有较大增长,整个法律市场还将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对法律行业的未来格局影响或将最大。在聚法科技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开始改造整个法律行业,尽管有许多技术已被大量运用,但效果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秘塔科技正将OCR、翻译、纠错等自有的AI技术融入到综合型产品中,用更综合、更智能的产品服务用户。利用AI技术对专业人士和专业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合同展开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辅助。 威科集团一直在持续关注技术的发展,并且投入资金研究和开发面向法律行业客户的信息产品和软件工具。最近,威科美国在法律账单方面的人工智能应用已申请了专利,应用此技术的相关产品已被全球500强广泛使用中。


       无疑,人工智能正全面接管从前属于法律服务者的工作,运用技术将法律服务中可单独实施的、标准化的、产品化的部分进行科技化改造,解决现有法律服务模式中的难题,在法律服务行业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 



电子签名(合同)一片蓝海


       据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电子合同签署次数规模高达 278.9 亿次,同比增速高达 317.5%,预计在2020年将突破500亿次。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再次确认了电子合同的书面形式属性,并对电子合同的成立时间、成立地点、交付时间作出认定。 



       法大大对此分析到,从政策层面,近年来国家对于电子签章、电子合同,包括一些电子政务的线上办理等出台了一些利好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市场对电子签名行业的认知;其次从市场环境来看,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电子签名作为企业数字化的一环,也逐渐受到更多企业的关注;最后从技术应用层面,基于云基础设施,电子签名已经开始更方便的服务用户,技术的革新在将来会更好的带动电子签名在各个行业的发展与应用。 


       可以肯定的是,电子签名行业处于爆发前夜,合同的无纸化、线上化是全球趋同走势。e签宝认为,电子签名自身具备跨行业性和通用性,是信息化的最后一环,是智能合同的唯一入口,国内诞生巨头企业属于情理之中。去年,e签宝在电子签约市场的份额占据第一,今年,e签宝将持续加大产品及技术的研发投入,聚焦签署和合同并围绕此进行生态上的布局,并规模化的做好电子合同的推广普及。 法天使持续深化各个行业的合同范本和审查清单的建设,优化标准化合同服务。合同领域可能会是法律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未来应该会有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领域;在常见的基础类合同起草审查业务中,存在较大的创新空间,值得去探索。 



资源融合,细分领域深化


       法律科技未来的发展机遇在于和不同的、更加精准地细分专业的领域的合作与突破,从小到大,由点及面。目前各家法律科技企业已经分别走向不同赛道,律品在调研中指出,未来大家会把目光看向专业细分领域,甚至是服务环节中的细节,用专业打磨服务。 



       自创立以来,百事通坚持用科技赋能法律。在百事通看来,法律科技不是简单的1+1=2,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后的1+1=2n。科技在帮助法律服务工业化改造后,将借助智能化大幅提升法律生产力。 在技术驱动法律的大背景下,律师和律所的角色也将会发生转变,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专业顾问和服务整合的角色。策问认为,律师和律所需要重新审视其工作流程和协作方式,借助分布式的、数字化的服务和共享平台,与会计师、券商、投资人、监管者等各种上下游合作伙伴开展协作,整合并提供与法律相关的复合型服务(例如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建立合作共赢的综合服务生态。 


       在行业解决方案方面,北大法宝构建了全面依法治国/省/市、科学立法、执法监督、智慧法院/检察院/监察委、智慧法务、智能合规、智能立规、智能问答、法律大数据分析等法律信息同业务场景融合的探索和创新成果。未来,北大法宝将继续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律人工作的全领域提供法律信息的智能化服务,深化细分领域应用,做精做专。北大法宝表示,法律科技领域要在技术创新上充分发力,才能带动法律服务的变革。 据为睿资产综合服务商联盟成员元沣科技分析,在新增量市场中成长起来的公司,将是那些最高效,最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整合的公司。接下来,元沣科技将继续深化和不良资产上游机构的合作,为大型金融机构提高定制化的数据决策系统。同时不断深化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把法官关系图谱反向应用,为千万普通有法律需求的用户,提供律师胜率搜索产品。 



律所智能化的未来是开放合作


       在本次调研中,多家企业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开放合作”这一四字关键词。 随着律所、律师对于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深入,法律科技公司如果只是专注于很窄的一个面就很难全面服务到,所以必须将大家的力量都发挥出来才能形成一个共同的服务平台。必智科技提出,开放合作一定是律所智能化系统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律谷科技的现阶段发展更需要法律科技行业其他同行们提供技术大融合的支持,目标是使用户在同一个域里无技术壁垒使用各种应用系统。律谷科技更愿意与如文件管理、内容管理、品牌管理类的法律行业应用商联合发展,开放合作,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管理需求。 


       律谷科技认为,AI时代,超级智能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方向将会是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即OAO模式,再搭建一个法律服务电商的零售平台即B2C模式,B2C+OAO融合一旦成功,将是律所在电商模式取得跨界模式的创新。 律和同盟表示会做更多的开放性尝试与服务供给,也愿意与更多有数字化意识或转型需求的律所共建市场化的数字服务生态体,共拓市场、共享能力、共赢服务利润。在律和同盟看来,法律服务不仅仅是处理问题、预防风险,更应该是为公平的机制、良性的规则而努力。 据此,法律服务不仅仅是法律本身,当认知边界打开、更多的看似碎片化的服务需求将被释放,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蓝海市场正在酝酿涌现,这些看起来没那么高大上的、脱离资源依赖的市场需求,可能是具备超前意识的律所弯道超车的机会。 



消除信息不对等、推动社会治理


       现实中,民众法律需求与法律服务市场供给之间存在不平衡、不对等、不匹配等现状。 随着法律服务新业态逐步崛起,替代性法律服务使得传统的法律服务不再仅仅依赖于特定的律师或传统的律师事务所,而是以自动化的方式提供法律服务,与此同时,大部分用户可以以相对低成本的价格获得一般性的法律服务。“这类服务正在逐步消除法律资源不对称的问题,使得人人都可以获得基本的法律服务,实现了更为广泛的司法正义。”法家云如此总结。 



       教授加通过开展各类法律活动,向社会各界传达法治声音,发挥教授加的平台实力,让人人都享受教授级法律服务,将“法律即生活”变成现实。借助教授加实务平台,教授加让民众遇到法律问题能得到高效率、高水平的解决,不再困于因自身法律常识匮乏,对学习、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结 语


       2021年将是技术快速发展的一年,诸多法律科技企业经过时间的沉淀,技术和法律产品能够得到更好的结合。元甲将继续深化已经部署的法律产品和技术,提高服务转化率深度落地。中华遗嘱库将继续探索、完善中华遗嘱库公信力的基础性工程。海蜂法务将持续在如何使用技术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如何用科技加持提高法律服务效率,以及法律服务产品的标准化上不断探索,帮助更多企业享有高品质的法律顾问服务。


       可以看到,众多的新兴法律服务从业者正通过技术创新能力和垂直场景的应用给行业带来惊喜,极大地推动了法律服务的变革和创新。作为创新者,必然要不断探索和学习。作为创业者,必然要承受试错和挫折。这些宝贵的探索经验,弥足珍贵。经历了几年的探索,大家越来越对未来充满希望。新兴法律服务创业者的创新精神在现代法律行业中具有很高的探索价值。

——来源:律新社  总编审:石仁均

上一篇:十九大过后,律师界将迎来哪些新变化?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